欢迎来到中国合唱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

打造文化强国,合唱绝不能缺席

作者:陈茴茴     时间:2021-03-22     点击:532    评论:0

       飞行次数47次,飞行时间122个小时,飞行里程65811公里,旅行APP的数据记录了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小祥在2020这个特殊年份依然奔忙在合唱工作一线的脚步,这其中还不包含其他交通形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合唱活动影响巨大,“协会的工作推进不会因为疫情停止,即便是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也是坚持在推进中。”他说。

       “参与合唱策划和推广的人不一定真正了解合唱,合唱艺术工作者不一定都懂得策划推广,在两者间需要搭建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李小祥阐述,这便是中国合唱协会发挥的作用之一。从中国歌剧舞剧院领导岗位到中国合唱协会管理层,近半个世纪舞台表演和管理双重身份的工作经验与体会,为他解读合唱艺术、投身合唱工作不断提供参考。

“合唱,让我学会考虑更多人的需求”

       上世纪九十年代,作为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领导的李小祥看到高雅艺术受到很大冲击,各艺术院团的演出骤减,就与几位有志者一起,把北京几个中央专业院团近百名青年声乐演员集合起来,成立了一支体制外的合唱团,两年间排练演出数台合唱音乐会,高水平的合唱演出得到观众广泛的好评。后来在担任院领导后,他还带领剧院的合唱团参与国家“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几年间将演出带到全国几十所大学。他既作为领队又担任音乐会的主讲人,为普及合唱艺术作出极大努力。

       作曲家刘文金担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期间,在他授意下成立了“蒲公英童声合唱团”,时任歌剧团领导的李小祥担任该合唱团团长,这也是国内较早成立的高规格童声合唱团之一。1998年,通过遴选,蒲公英童声合唱团在北京故宫太庙由国际知名艺术家演出的实景歌剧《图兰朵》中担任童声合唱部分,得到指挥家祖宾•梅塔的高度评价。“这应该是我较早参与的与合唱相关的管理工作。”李小祥说,合唱需要学会与其他合唱队员合作,管理合唱团则要学会协调各种细节,既有合唱之内的,也有合唱之外的。

       李小祥进入中国合唱协会的节点,正值国内合唱厚积薄发、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些年协会的工作给他最深的感受是,国内合唱事业的发展与严良堃、秋里、聂中明、田玉斌等合唱老前辈尽心打下的深厚基础密不可分,中国合唱协会影响力的逐日提升,也来自这些老艺术家们几十年积攒的公信力。如何进一步提升协会服务合唱、服务合唱人的功能,是新时期的工作重头戏。

       从合唱舞台的演出者,到合唱团管理者,再到合唱行业的工作者,这是一个从感性参与到理性投身、从微观入手到宏观着眼的过程。“合唱事业的‘盘子’很大,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参与的人数多且形形色色,我们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才能为合唱人做好服务工作。合唱,让我学会考虑更多人的需求。”

“全面合唱”才是合唱的强国

       2015年,中国合唱协会参与北京市教委的“高参小”项目,项目持续时间长、难度大、细节多。大到为合作校匹配适合的艺术专家团队、修建音乐教室,小到合作校师生演出服挑选、乐器借用等问题,李小祥和协会参与项目的同事往北京远郊区密云、顺义、延庆各个合作学校跑了数遍,有时一周跑几次郊区都很常见。在参与“高参小”和全国各地合唱活动过程中,李小祥发现,国内合唱水平发展极为不均衡,即便在首都北京,合唱发展高低之间也有天壤之别——高水平学生团队可以达到职业合唱团的水平,在国际上屡获大奖;远郊区的学校里,有的孩子可能还卡在识谱困难的音乐基础教育阶段。有次参加北京近郊的乡村合唱比赛,团队水平普通却努力歌唱的样子给李小祥留下深刻印象。“城市周边的农村可能情况稍好一些,其他边远农村其实离‘合唱’非常远。我国目前的合唱覆盖面看起来不小,实际上都集中在城市里,真正从全国总人口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中国合唱协会属于社会组织,也没有硬性的任务指标,但协会领导绝不能只要名誉和利益却不作为,既然身居这个位置,就要为中国合唱的发展兢兢业业做好服务。”中国合唱协会拥有知晓全国合唱发展状况的广阔视野,协会要致力于将能聚拢的合唱优势力量服务更广阔的基层,为合唱扶贫提供助力。代表协会参与湖南德清基金会、深圳市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飞越彩虹”公益项目举办的相关合唱扶贫项目,使他对农村合唱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模式都有了了解。在协会与中国国际合唱节的合作中,他积极提出爱心助力合唱的建议。

       目前,合唱扶贫已成为中国国际合唱节的重要内容——每年选派师资到全国边远地区进行合唱教师培训,选拔爱心合唱团进京演出等。“只有农村合唱也发展起来,我国才能成为真正的合唱强国。”近年国内一批青年合唱指挥迅速成长起来,李小祥经常鼓励他们投身到基层合唱活动中去,为合唱扶贫多做实事。

合唱人抱团取暖

       国内合唱工作三大任务——普及、引领、文化扶贫,尽管扶贫也属于普及的范畴,但中国贫困地区严重缺失音乐基础教育的状况必须得到特殊的重视。李小祥通过这些年协会的工作对此认识愈发清晰,也清楚认识到实现这些功效必须要依靠合唱人的团结。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American Choral Directors Association,简称ACDA)的运作模式让他印象深刻:既有专业学术研讨大会,也有音乐会展示、权威专家指导、合唱交流论坛、合唱作品售卖及相关产品展示等展演交流活动,为会员提供一个学习交流以及转化的多元化平台。他认为ACDA很多有益模式是协会可以借鉴的,凝聚社会力量举办中国合唱指挥大会、与国内外重大合唱节多方式合作、创建网络合唱学院、推动长三角城市合唱联盟建设,成立中山网络合唱基地等,都是协会这些年的创新尝试。

       2019年,长三角城市合唱联盟在浙江嘉兴市南湖区成立。筹备阶段,联盟方面就运作和发展上的一些困惑咨询李小祥的意见,他建议:“搞联盟不是建机构,而是搭平台。重在合唱人抱团取暖,联合做事。”在这个主旨推动下,联盟的首届论坛即有三省一市(江浙皖沪)13个合唱组织参与。2020年举办的第二届活动又有新的城市加入,地方合唱协会、文化馆和其他合唱组织都踊跃参加,体制内外的文化机构突破界限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为合唱出力。在第二届联盟活动上,以无锡山禾合唱团成立20周年的建团经验为样本的分享中,基层合唱团的诸多诉求引起李小祥注意,许多基层合唱团希望解决的基础问题,如团长、声部长如何发挥作用,作品如何选择、谱子获取渠道等,这些在一线合唱团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困扰着大量基础合唱团的发展。这启发他思索合唱工作如何兼顾各类合唱团的需求。

       想真正从根本解决各级合唱团遇到的问题,李小祥认为更为迫切和重要的是尽快促进合唱教育的体系化,无论是指挥还是演唱,目前国内的合唱教育其实存在“五花八门”的现状,教学法、表现形式都没有统一标准。他觉得,符合中国国情的、成体系、有标准的合唱教育,既有利于合唱人的团结,也更能推进合唱发挥普及、扶贫、引领的作用。

       在长期担任全国重大舞台艺术项目专家评审工作、分析了大量原创舞台作品的基础上,李小祥认识到优秀原创作品的生命力与重要性。这促使他这几年在中国合唱协会提出重视原创合唱作品的创作与推广、重用专家型合唱人才的建议。致力于原创合唱作品的一批优秀作曲家,得以在协会聚拢下,借助协会打造的各种平台,以作品服务更多合唱人。在他看来,合唱演唱需要的是艺术表现力,合唱团管理需要的是艺术与市场结合,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适用于合唱文化领域,而合唱行业的发展则需要用优质作品来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同时要依靠优秀合唱人才。合唱作为“舶来品”,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以西方为标准。而接触大量原创合唱作品、为国内作曲家打造平台的过程中,他认为,在掌握了西方合唱技法之后,中国的合唱事业应该努力创作具有多声部内涵和本国民族特色的合唱作品,在百花齐放中,走中国特色的合唱道路。此外,合唱人必须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打造文化强国  合唱不缺席

       2020年2月2日,中国合唱协会率先在官方微信上向全国合唱界发出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号召。新冠肺炎疫情对合唱的影响极大,李小祥认为,无论前路如何,积极的态度不可缺少。听到合唱同仁在各种线上线下结合方面进行尝试后的积极反馈,李小祥庆幸这几年和协会同事积极推进了中国合唱协会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平台的建设与升级,疫情期间得以联合“魅力校园”机构和网络合唱学院在线上迅速推出一系列“合唱抗疫”公益专家讲座,同时推出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专业期刊中文选译内容,便于合唱人及时进行业务充电。国内合唱界在抗击疫情中的团结与努力也给与他投身合唱事业以更大的信心。

       面对疫情,李小祥深感正面态度对人的积极影响更大。现场展示无疑是最能体现合唱艺术魅力的形式,但合唱活动还有学习、培训、团队建设管理、创作、作品推广和版权保护甚至是运营策划等内容。科技是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类似“合唱云”的方式未来也可以为合唱活动助力。“科技永远是世界发展的力量,尤其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而伟大的信息时代。这次疫情让大家看到网络的作用,这启发我们在疫情结束后,也要用好网络和必将出现的新的科技手段。搭平台、满足基层合唱需求、合唱扶贫等等,现代科技可以实现越来越多的合唱需求。疫情影响下合唱发展并不一定就会减慢,关键在于人的态度与努力。”他认为,合唱作为美育工作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最重要的抓手,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打造文化强国,合唱决不能缺席。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网站背景商业合作互换链接联系我们登录管理广告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