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唱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

合唱指挥苏严惠:“心有他人”才能唱出“心声”

作者:陈茴茴     时间:2021-03-22     点击:964    评论:0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公布第八届校级教学名师的名单,10位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获得学校表彰,其中,便有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指挥教授苏严惠。获奖感言中,她以出自老子《道德经》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句与大家共勉。

       有学生在公布获奖名单的消息下留言:“苏老师的‘立场坚定,心有他人’不只适用于合唱,能遇到苏老师,是一种幸运。”无论是作为合唱教育家还是合唱指挥家,苏严惠以她独特的合唱教育理念,在众多学生与合唱团员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朋辈教育”,爱的教育

       自1993年起在华南师范大学任教以来,苏严惠长期致力于学校合唱教育研究、大中小学合唱教学体系建设,以“朋辈教育”合唱模式推行大学生美育教育,以高水平中小学校学生合唱团建设推动面向人人的班级合唱教育。所谓“朋辈教育”,是通过鼓励合唱团员以一个指挥者、教学者的身份,以专业技能服务朋辈、影响朋辈、反哺朋辈,从而实现与朋辈同行的目标,从更大的层面上扩大合唱的影响力,吸引更多非专业学生加入合唱的队伍。

       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是以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为主体的师范院校团队,虽然生源不错,但面临着学生在团周期短,学生的歌唱水平受制约,作品的用声选择需谨慎,避免与声乐教学理念冲突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困难,同时考虑到学生走上音乐教育工作者岗位的需求,苏严惠近年摸索出一套具有华南师大特色的合唱团发展理念和方法:首先是尽量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来设计合唱团活动。合唱团自2015年起每年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心声——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专场音乐会”,目前参演音乐会学生人数超过800名,在教育界及社会上获得极高评价。其次是立足团队特色,增加学生竞争力。第三是与实践紧密结合。“‘华合’是基于音乐教育专业生源而建的合唱团,为此我们将其定位为‘未来教育者合唱团’。通过合唱团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学术视野站在前沿,学术思维进入高层次,行动力合乎时代的发展,从而成长为未来合唱的音乐教育者。”苏严惠说。

       教师是引领者,朋辈是同行者。指挥是合唱团的灵魂,指挥的主体意识和思维渗透需在充分尊重团队中个体的前提下实现。在苏严惠看来,“柔软”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怀着爱与尊重,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更好地关注他们。苏严惠的学生、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的青年合唱指挥顾昕说:“苏老师知道我想出国深造,就一直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大四快毕业时,有一次考完试我和同学一起到苏老师办公室聊天,她积极主动帮我联系跟华南师大建立关系的国外学校,还嘱咐我很多细节。那一次我哭了,我感受到了她如妈妈般的温暖。”

       作为师范大学的合唱指挥教授,苏严惠非常重视合唱教育人才与中小学学校音乐基础教育的对接,她成立了“学校合唱教育研究中心”,带领合唱指导团队与广州中小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她和团队建立的多维智力综合发展的合唱教学体系及课程开发,被誉为“广东省合唱艺术教育最高水平的代表”。每周,她坚持为广州及珠三角地区音乐老师进行合唱指挥实践辅导,连续三届为广州市中小学校合唱节举行系列合唱指挥培训,每期培训教师超500名。她在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活动中总是鼓励在职音乐教师说:“如果我们一年在合唱活动中,用心走进50名学生的心灵,用合唱的力量鼓舞他们,那么,我们一辈子工作30年,至少可以用合唱音乐去影响1500人。每一位音乐教师都不要轻视自己的本职,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教育教学上的行家。”

指挥要有一颗柔软的心

       合唱指挥留给台下观众的,总是背影。一头乌黑秀丽的标志性长卷发,让喜爱苏严惠的观众们总是在第一时间认出她,进而在她充满激情而不失含蓄,严谨而不失自然细腻的音乐处理中静静陶醉。

对于熟悉苏严惠的人来说,“精力旺盛”是她另一个标志性的特点。作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指挥教授,苏严惠同时担任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师高校合唱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合唱协会副会长,此外还是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现任艺术总监及常任指挥。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但她留给身边人的印象永远是神采奕奕。学生顾昕感慨:“苏老师在我的眼中就是一位金刚铁人。以前在学校时,她常常凌晨三四点还在回复我们的信息,第二天照常准时来上课,神采飞扬。我们大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苏严惠早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跟随合唱指挥家、教育家杨鸿年学习。学习之初,先生对她说过一番话:“从学科的特点看,指挥专业更像是男人干的专业,这不是性别歧视。女指挥要从打好第一拍开始,建立自己能立足立稳舞台的指挥气质。”

       苏严惠现在依然清晰记得在中央院指挥系的第一节课,“先生为了让我很好地体会所有拍子第一拍的运动重力感,寻遍指挥教室想找一个有重量的小物件让我抛扔体验,结果只找到一个粉笔擦,虽不是很理想,但也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只有在指挥挥拍中找好自然重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解决指挥用手表达音乐的技术问题。”这个上课的细节也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专注,更多时候是一种态度。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她几乎是当时观摩杨鸿年排练最多的学生。每周日下午1点至6点,杨鸿年所带的原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从演出预备队到演出队,雷打不动训练。苏严惠每次带足十几册团里自印的教学用谱,坐在排练场,凝神倾听,着迷于先生手落歌起的各种音乐变化,以及如魔术般各种神奇的人声音色、和声色彩的变幻过渡。

       不断的学习深化了苏严惠的合唱指挥理念。学以致用,她会告诉学生自己总结的基本合唱理念:好的歌者首先必须是好的听者,通过听觉的自我调节,强化声音空间感以及和声融合度的意识;从物理的角度理解人声这件“乐器”,从运动的角度提升自我意识对声音的控制力;一个好的合唱演绎,应该是指挥与歌者,以及歌者之间心灵的一次默契沟通。

       她发现,指挥的专业学习,不仅是一个不断追求自身音乐能力提升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团队合作、促进团队成长的过程。指挥艺术品味、音乐能力、工作态度、方法运用、意志品质与人格魅力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并形成合唱团的品质。尤其是与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一届又一届学生兼团员的教学、排练、相处中,她感悟到,指挥与团员之间既是师生,也是朋友。在排练中,指挥是绝对的权威,但权威不是硬邦邦的,也不是冷冰冰的。指挥需要怀有一颗柔软的心,去了解每一位个体;要有高效率,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恒久的耐心,与合唱团同呼吸,共成长。

      “一名合唱指挥的成长离不开合唱团的陪伴。”她不断告诉团员,合唱实践中的合作一定要“心有他人”才能唱出“心声”。这些话不仅深深打动着“华合”每个学生的心,也影响了他们之后的人生道路。这也是为什么学生们会说,“遇到苏老师是一种幸运。”

新作品是合唱的生命力

       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从业经验的合唱指挥,苏严惠敏锐捕捉到新作品对于维持合唱团持久生命力的重要性。从2015年第二季华南师范大学“心声”音乐会以来,她一直将合唱教学的重心放在中国合唱新作品的学习、演绎和推广之上,通过作品推介会,介绍了一大批当代作曲家的原创合唱作品,包括刘晓耕、曹光平、姚峰、甘霖、郭和初、黄汛舫、陈朝汉、曹冠玉、潘行紫旻、夏炎彬、温雨川、朱杰等作曲家的新作,在国内合唱界引起热烈反响。

       2017年,在她和其他合唱业内人士推动下,中国合唱新作品创作与推广研讨会在广州举办,并于2018年、2019年又连续举办两届。众多作曲家、指挥家和出版社在研讨会召开之际联手借助互联网建立“合唱世界”合唱新作品推广平台。这一举动如同保护并逐渐培育着合唱新作品的“水源”——平台保护作曲家的版权,保证作曲家的合法收入,从创新的源头积蓄能量和创作动力。随着这个电子合唱乐谱正版授权平台的建立,目前已有一批创作活跃的作曲家在这个平台上展示新作品,如《醉在云故乡》(刘晓耕编曲)、《萨》(刘晔曲)、《工尺谱游戏》(黄汛舫词曲)、《Stay with Me》(曹冠玉词曲)、《云中》(潘行紫旻曲)、《如果有来生》(夏炎彬曲)、《月亮喊下来》(佘谦曲)、《感谢》(张展璧曲)等,深得人们喜欢。三年来,研讨会和平台积极促进对合唱作品版权的维护、对中国原创新作品的推动,使得这两方面在全国各地呈现出越来越好的趋势。作为推动人之一,苏严惠发自内心感到高兴。

       苏严惠说:“每次带着合唱团登上世界合唱舞台,我们总会思考,该演绎什么作品,才能让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国合唱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些年,从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内在审美的诗词合唱到风格多元的少数民族音乐,都透着我们对本民族文化品格的自觉追求。”2019年,在哥德堡第四届世界合唱大奖赛上,她指挥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参加“致敬一带一路——中国日”之“一带一路中的世界合唱运动之中国日”启动仪式暨“中国合唱文化工作坊与展演”。合唱团不仅与哥德堡青年女声合唱团共同演唱杨鸿年改编的混声合唱《茉莉花》,更以专题形式现场演绎了潘行紫旻的《云中》和夏炎彬的《雨巷》,介绍了当前中国致力于合唱创作的青年作曲家的创作理念,以及当代大学生合唱团在中国合唱音乐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等,现场得到广泛共鸣。

      “演出结束后,一位克罗地亚作曲家追出剧场,送来一张收录了他作品的光碟,希望我们演唱。”苏严惠说,那一刻,她欣慰地感觉到,由“合唱世界”创作与推广平台缔造的连结,开始在国际上得到延伸。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网站背景商业合作互换链接联系我们登录管理广告招商